1、河流三角洲与树相似,这只是巧合吗?
2、夏天,把棒冰拿在手里,剥去纸后,往往可以看到棒冰周围会冒出"白气",这是因为
A 空气中的水蒸气,遇冷凝结成小水珠;
B 棒冰中含有水份,水份蒸发后形成水蒸气,水蒸气就是"白气";
C 棒冰中的冰在炎热的夏天,升华为水蒸气,水蒸气再凝结为雾,这就是"白气";
D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水蒸气,遇到低温的棒冰,凝华为小冰晶,这细小的冰晶形成"白气"。
3、一个实心的铁球和一个实心的铅球在空气中受重力相等,把它们完全浸没在水中,用弹簧秤称时,弹簧秤的读数是
A 仍相等;
B 铁球比铅球重;
C 铁球比铅球轻;
D 不能确定哪个重。
4、一块石头和玩具气球连在一起,投入水中后下沉,当气球完全浸没后,在下沉过程中石块和气球所受的总浮力将
A 越来越大;
B 越来越小;
C 保持不变;
D 以上结果都有可能。
5、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氦气密度是氢气密度的两倍,如果用氦气代替同样压强的氢气充入同样大小的气球,则气球的载重量将比充氢气时
A 增加1倍;
B 减小一半;
C 保持不变;
D 略微减少一些。
6、下大雨时,雨看上去连成一条条线,这是因为
A 雨太大时,雨水本身就是连续的水柱;
B 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;
C 空气中有雾,看不清楚;
D 上面的雨滴比下面的雨滴下落速度快。
7、溜冰运动员穿了装有冰刀的溜冰鞋,可以在冰面上高速运动。以下分析中正确的说法是
A 穿了溜冰鞋后,冰刀对冰的压强很大,使冰的溶点降低,冰刀下的表层冰熔解为水,起到润滑作用;
B 冰刀很薄,使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减小,因此摩擦力很小;
C 冰刀比较锋利,能够切碎冰面,形成冰屑,把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;
D 钢和冰的硬度都很大,相互接触时摩擦力很小。
8、两支队伍同时从相距为s的A、B两点出发,他们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相向而行。出发时,一个传令兵开始驾车以速度4v不停地往返于两支队伍的队首之间传达命令,当两支队伍相遇时,传令兵行驶的总路程为
A s;
B 4s;
C 2s;
D 0。
9、在不传热的容器内装有0℃的水。如果用抽气机迅速抽去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体,则
A 水开始结冰;
B 水不断蒸发,直到干涸;
C 水仍维持原状,没有变化;
D 水温略有升高。
10、白天室内的人觉得光线明亮,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,这是因为
A 窗玻璃的透明度不高;
B 窗玻璃把入射光反射出去;
C 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;
D 房间内和房间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有差异。
11、弹簧秤的弹簧断了,拆去断掉的较短部分,把剩下的较长部分弹簧仍装在原来的弹簧秤上,零点校正后,用它测力,结果
A 测量值比实际值大;
B 测量值比实际值小;
C 测量值和实际值相等;
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。
12、在北方的冬天,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屋内,镜片会变得"模糊",这个现象是属于物态变化中的
A 汽化;
B 液化;
C 凝华;
D 溶解。
13、当带正电的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接地后,金属箔立即闭合,这是由于
A 质子由验电器转移到了地球上;
B 质子由地球转移到了验电器上;
C 电子由验电器转移到了地球上;
D 电子由地球转移到了验电器上。
14、一物体经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,现用一小圆纸片遮住该凸透镜的中心部位,则实验结果是
A 仍能成完整的像,但像的亮度降低;
B 像的中心部位消失,其余部位不变;
C 根本不能成像;
D 与原来所成的像完全一样,没有发生任何变化。
15、一块厚度均匀的直角三角形铜板,均匀受热膨胀后,它保持不变的量是
A 三角形面积;
B 三角形各边的中线长度;
C 铜板的密度;
D 三角形的任何一个角。
16、质量相等的4℃的水和0℃的冰,它们的体积大小相比应是
A 水的体积大,因为水的温度较高;
B 水的体积小,因为水在0℃~4℃范围内具有反常膨胀的性质;
C 水的体积大,因为冰的密度小;
D 水的体积小,因为水的密度小。
17、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后
A 一定变成会聚光束;
B 一定变成平行光束;
C 一定变成发散光束;
D 以上情形都有可能。
18、两块质量相同,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放入同一盆热水中,经过一段时间
A 铜块温度高;
B 铁块温度高;
C 铜块吸收的热量多;
D 以上说法都不对。
19、滑动变阻器瓷筒上缠绕的合金线应该
A 所有表面都绝缘;
B 所有表面都可以导通;
C 与接线柱相连的线端是导通的,其余部分绝缘;
D 线端、滑片接触处是导通的,其余部分绝缘。
20、一个大冰块放在水里,因为水不够深,所以冰块压到盆的底部,当冰全部熔解后盆内水面
A 上升;
B 下降;
C 位置不变;
D 结论和冰的体积有关。
21、电阻R1=10欧姆,R2=15欧姆,把它们并联接入电路,在同样时间内
A 电流在R1上做的功多;
B 电流在R2上做的功多;
C 电流在R1、R2上做的功一样多;
D 无法判断。
22、验电器原来带正电,把一个导体靠近验电器小球,结果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减小,这说明
A 导体一定带正电;
B 导体一定带负电;
C 导体一定不带电;
D 导体可能带负电,也可能不带电。
23、把高压锅内的水蒸气直接通往100℃的水中,如果水上方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,结果
A 水的质量增加;
B 水的质量不变;
C 水的质量减少;
D 结论和通入的蒸气有关。
24、两个充有不同种气体,而且体积相同、初温相等的气球,一个是白色,一个是黑色,把它们放在相同的低温环境,结果
A 白色气球体积缩小得快;
B 黑色气球体积缩小得快;
C 两个气球体积缩小一样快;
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。
25、说明光在同一种媒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是
A 平面镜成像;
B 凸透镜成像;
C 光导纤维传播光;
D 海市蜃楼。
26、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,如果放大镜向书渐渐靠近,那么我们看到的字符
A 越来越小;
B 越来越大;
C 先变大,后变小;
D 先变小,后变大。
27、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,当物距u=20厘米时得到一个和物体一样大的像,那么正确的结论是
A 当物距v=20厘米时,得到一个缩小的像;
B 当物距v=15厘米时,得到一个正立的像;
C 当物距v=25厘米时,得到一个倒立的像;
D 当物距v=30厘米时,得到一个放大的像。
28、不考虑其它地区空气流动的影响,可以判断沿海地区的风向
A 白天从海洋吹向陆地;
B 夜晚从海洋吹向陆地;
C 无论白天、夜晚都是从海洋吹向陆地;
D 无论白天、夜晚都是从陆地吹向海洋。
29、三个通草球,任意两个接近时都相互吸引,正确的结论是
A 两个带正电,一个带负电;
B 两个带负电,一个带正电;
C 一个带电,两个不带电;
D 一个带正电,一个带负电,一个不带电。
30、在铝、铜、银、瓷、玻璃、石棉等物质中最不善于传热和最善于传热的物质分别是
A 瓷和铜;
B 石棉和银;
C 玻璃和银;
D 瓷和铝。
31、甲、乙两个物体,初温相同,甲的比热大,乙的质量小,把它们同时放入同一个冰箱内冷却,经过一段时间
A 甲物体放出的热量多;
B 乙物体放出的热量多;
C 甲、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一样多;
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。
32、电阻R1、R2串联,如果R2两端电压是电路总电压的1/n,那么R2:R1应该是
A 1/(n-1);
B 1/(n+1);
C n-1;
D n+1。
33、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,想摄出平面镜内的人物,结果
A 他不会成功,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;
B 他能摄出镜内的人物,而且和照相机直接对着人物拍摄没有区别;
C 他能摄出平面镜内的人物,但照片的左右与实际相反;
D 他能摄出平面镜内的人物,但照片的上下、左右都与实际相反。
34、会聚光束经过一块平面镜反射后
A 变成发散光束;
B 变成平行光束;
C 仍是会聚光束;
D 可能成为会聚光束,也可能成为发散光束。
35、铅块质量是铜块的2倍,初温相同,吸收相同热量后,再相互接触,结果
A 铅块把热量传给铜块;
B 铜块把热量传给铅块;
C 不发生热传递;
D 末温不知,不能肯定。
36、长度相等,粗细不同的两根金属棒并联后接入电路,设横截面积S1 > S2,那么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关系是
A I1 > I2;
B I1 = I2;
C I1 < I2;
D 以上情形都有可能。
37、用一把铜尺去测量一根铁条的长度,一次是在冬天0℃环境中测量,一次是在夏天30℃环境中测量,结果
A 两次测量读数相等;
B 冬天测量的读数较大;
C 夏天测量读数较大;
D 读数不相等,但读数大小关系与测量先后有关。
38、煤油灯加灯罩,主要是为了
A 防止风吹动火焰;
B 控制燃烧速度;
C 使光线柔和;
D 使煤油完全燃烧。
39、灯丝被烧断通常发生在开灯的瞬间,这是因为
A 开灯的瞬间电压特别高;
B 开灯的瞬间有振动;
C 开灯的瞬间灯丝绷得较紧;
D 开灯的瞬间灯丝电阻最小。
40、用足够的100℃的沸水和100℃的水蒸气分别去熔解冰块
A 无论用100℃的水还是100℃的水蒸气都不能使冰变成100℃的水;
B 无论用100℃的水还是100℃的水蒸气都可以使冰变成100℃的水;
C 只有用100℃的水蒸气才能使冰变成100℃的水;
D 只有用100℃的水才能使冰变成100℃的水。